欧美国产亚洲日韩一区二区三区|欧美国产伦久久久久|欧美三级中文字幕国产|欧美精品网站在线不卡

          <em id="mddsr"></em>
          <option id="mddsr"><font id="mddsr"><xmp id="mddsr"></xmp></font></option>

            <sub id="mddsr"><center id="mddsr"><thead id="mddsr"></thead></center></sub>
            您的位置:首頁>奶粉>乳業(yè)資訊>奶粉兼并大戰(zhàn)拉開 曝蒙牛并購雅士利不過是首演

            奶粉兼并大戰(zhàn)拉開 曝蒙牛并購雅士利不過是首演

            2013年11月11日 10:47閱讀次數:153
            近日,中國奶粉行業(yè)正在醞釀一場大變革。整個行業(yè)都已經預感到接下來政府將有一系列政策出臺,強力推動行業(yè)兼并重組。新一輪兼并重組潮將來臨,蒙牛并購雅士利不過是首演。

              山雨欲來風滿樓,中國奶粉行業(yè)正在醞釀一場大變革。

              一家民營乳企高層主管王周(化名)在接受《新財經》記者專訪時表示,這場大規(guī)模的兼并重組計劃將改變中國整個奶粉業(yè),也許要不了多久,他所在的這家奶企就會在這一輪兼并重組潮中被“吃”掉。

              瘋傳了很久的乳業(yè)兼并重組方案細則預計在10月份出臺,截至記者發(fā)稿,尚未看到相關細則發(fā)布。不過,整個行業(yè)都已經預感到接下來政府將有一系列政策出臺,強力推動行業(yè)兼并重組。

              工信部兼并重組方案細則的目標是,力爭到2018年年底,將中國市場嬰幼兒配方奶粉企業(yè)總數整合到50家左右,前十家國內品牌企業(yè)行業(yè)集中度超過80%。這意味著,市場上大多數中小企業(yè)將不得不進行一輪“大吃小魚”的洗牌。

              培養(yǎng)行業(yè)寡頭

              隨著一輪兼并重組潮的來臨,這個圈子正變得熱鬧非凡,蒙牛并購雅士利不過是首演。

              8月中旬,蒙牛并購雅士利終于塵埃落定,交易金額124億港元,雅士利最大的優(yōu)勢是奶粉,并購案吸引了無數好事者的眼球。市場分析人士認為,蒙牛奶粉實力很弱,但此次并購極大縮短了蒙牛與競爭對手在奶粉市場上的差距。

              記者前不久參加了某乳業(yè)冠名地方衛(wèi)視的一個選秀節(jié)目發(fā)布會,在會上,一位從事乳業(yè)十多年的資深人士對記者說:“這場兼并重組將淘汰大半企業(yè),賣的賣、關的關,規(guī)模之大,前所未有,你等著看好戲吧。”

              2013年6月是一個重要的時間點。

              當月,由國家食品藥品監(jiān)管總局、工業(yè)和信息化部、公安部、農業(yè)部、商務部、衛(wèi)生計生委、海關總署、工商總局、質檢總局等9個部委在北京聯(lián)合下發(fā)了《關于進一步加強嬰幼兒配方乳粉質量安全工作意見的通知》(以下簡稱《通知》)。

              在這份《通知》中,聚集了如此大規(guī)模的中央部委,讓市場敏銳者嗅到一絲與以往不一樣的味道。自6月開始,奶粉市場掀起一個接一個高潮事件,先是奶粉價格反壟斷調查、恒天然肉毒桿菌事件和奶粉進藥房等大事件占據了大量的媒體版面,從中不難發(fā)現(xiàn),幾乎每個月,發(fā)改委、質檢總局和工信部等部門都在高頻次地向乳業(yè)施政。

              在一份流傳較廣的《推動嬰幼兒配方乳粉行業(yè)企業(yè)兼并重組工作方案》中,官方將力推通過重組和兼并收購方式讓一大批中小企業(yè)退出乳業(yè)的歷史舞臺,有媒體報道配套資金可能將超300億元。

              據公開數據顯示,目前全國有嬰幼兒配方乳粉生產企業(yè)127家,目前國內奶粉品牌有500多個,年產配方奶粉60萬噸,但年產量在3萬噸以上的企業(yè)僅3家,市場占有率在45%左右。

              “蒙牛剛買了雅士利。伊利本來就是國企,現(xiàn)在都在猜測三元搞不好會去買飛鶴,光明可能要把貝因美[2.42% 資金 研報]給買了。”王周對記者分析,市場上最慘的是年銷售額在1億?2億元的小民企,它們都在盤算著誰來買,怎么賣個高價,許可證沒了,企業(yè)就不值錢了。

              小民企人心惶惶的同時,進入奶粉國家隊名單的品牌則歡天喜地。上述資深人士說:“國家鼓勵小民企賣掉,座談動員你賣,你賣還是不賣?國家的想法是,這兒一個小廠,那兒一個小廠,天天出問題,管不過來,干脆整合。”

              沒有人會懷疑官方在重塑中國奶粉行業(yè)方面的決心。如今,洋奶粉在一、二線城市的比例已占絕大多數,質量問題和消費者低落的信心,都讓官方對等待市場自我調節(jié)失去耐?心。

              今年3月,來自AC尼爾森的《2012年全年中國嬰幼兒奶粉市場報告》顯示,2012年,中國銷售嬰幼兒奶粉385.18億元,其中,美贊臣多美滋、惠氏雅培四大洋奶粉品牌的市場份額分別為12.3%、11.7%、11%和7.7%,合計占據中國嬰幼兒奶粉近半市場。

              “勁敵”洋奶粉自今年7月開始,便遭遇發(fā)改委的反壟斷調查。8月,6家企業(yè)因價格壟斷行為共處罰款6.6873億元,創(chuàng)下中國反壟斷罰單金額之最。洋奶粉站在了風口浪尖,而在反壟斷調查啟動之前,洋奶粉已經陸續(xù)宣布降價。

              “以前我們還有點價格優(yōu)勢,這一降價,倒霉的還是我們。”王周解釋,奶粉其實配方差不多,奶粉里40%是乳清粉的原料,海外的粉比國內便宜,因而基本上靠進口,微量元素價格也差不多。一罐奶粉能賣到100多元,企業(yè)就賺得相當不錯,賣400元、500元、800元的外資和假外資品牌,賺的是國人崇洋媚外的錢。

              根據瑞銀的一份報告,2012年,中國進口乳清粉37.6萬噸,其中46%來自美國,主要用作飼料添加劑;其次來自歐洲,法國最大,占15%,中國嬰幼兒奶粉企業(yè)所用的乳清粉多來自法國。

              王周說,中國脫用的乳清粉主要來自歐洲,是生產奶酪過程中的下角料,本身成本就比國內低很多,從經濟的角度考慮,進口顯然劃算。如果一批原料有問題,那么無論中資還是外資品牌,只要進了這一批次原料,就都有問題。

              王周說:“做奶粉現(xiàn)在和做電腦已經差不多,就是‘組裝’,各種原料基本上都從外國進口,質量不會差太多,但問題是,如何重塑消費者對國產奶粉的信心?”

              “國進民退”

              10月18日,工信部奶業(yè)兼并方案報批稿顯示,國家將從稅收優(yōu)惠、中央和省級財政資金支持、金融機構貸款、支持企業(yè)利用資本市場融資以及落實土地政策五大方面,對奶業(yè)給予支持。

              此外,報批稿還做出說明:國家將用5年時間、分兩個階段共淘汰70家左右的企業(yè),按照目前全國127家奶粉企業(yè)計算,5年后只剩50家左右的企業(yè)。國家將培育形成3?5家大型企業(yè)集團,前10家國內品牌行業(yè)集中度將超過80%。

              業(yè)界關心的是,誰會是留下來的行業(yè)集中度超80%的前十大?

              9月28日,中國乳制品工業(yè)協(xié)會(下稱“乳協(xié)”)在首都大酒店[-0.50%]召開新聞發(fā)布會,進入推介名單的品牌是:伊利、蒙牛、雅士利、完達山、飛鶴、明一、高原之寶6家企業(yè),市場占有率較高、知名度較高的貝因美和圣元未能進入名單。

              市場占有率低、知名度低的牦牛奶粉高原之寶進入名單,讓眾人大跌眼鏡。也有媒體報道分析,牦牛奶粉定價權在中國,符合國家扶持的原則。

              高原之寶相關負責人直言,此次進入名單極大提高了高原之寶的知名度。市場在擔憂官方大舉干涉乳業(yè),這一輪兼并重組潮,國企會出手把市場上的企業(yè)都買了,形成事實上的“國進民退”嗎?

              中國乳制品工業(yè)協(xié)會名譽理事長宋昆岡在9月28日的新聞發(fā)布會上表示,被推薦的6家企業(yè),既有國有企業(yè),也有股份制企業(yè)和民營企業(yè)。工信部消費品司副巡視員高伏也說,政府沒有資格規(guī)定誰是奶粉國家隊的成員。

              宋昆岡說:“被推薦的企業(yè)應該是那些奶源自控率高、生產工藝先進、管理制度規(guī)范、產品安全可靠、已建立追溯體系并通過誠信管理體系建設評價條件和嚴格要求的企業(yè)。”

              但“國進民退”的擔憂并未因此消除。

              由于奶粉品牌在中國具有明顯的區(qū)域特色,各個省、市都有一些自有品牌,也有做得不錯的企業(yè),“一刀切”的做法,讓這些區(qū)域品牌普遍覺得不公平。

              一位接近圣元決策層的資深投資人士對《新財經》記者說,這事真正推動起來也很難辦,工信部推動兼并重組,錢有沒有不好說。另外,政府大力扶持起來的企業(yè),是不是具有市場競爭力?工信部已經開過幾次吹風會,很多地方品牌背后都有地方國資委的支持。

              “6家有了,但上海有‘光明’,北京有‘三元’,雖然在全國市場份額小,但國資委也給錢,最后兼并重組還是得地方國資委來決定。”上述接近圣元決策層的業(yè)內人士說,像那些不大不小的品牌,比如銀橋,都是地區(qū)品牌,是省里面支持的企業(yè),怎么辦?

              “現(xiàn)在開始推執(zhí)行細則,怎么界定誰是最大的,里面的問題也很多。”王周說,按照市場占有率還是按照奶粉的實際銷售量?有的企業(yè)定價高,一共就賣了20噸,但收益高過賣了50噸的,到底該按照什么來算,各說各的理,一時很難掰扯清楚。

              未入選的光明和三元顯然不甘心,光明集團在乳協(xié)9月28日的新聞發(fā)布會之前,匆匆趕來北京做媒體溝通,其宣傳部長稱對國家隊并不知情,他的解釋是,由于光明是農墾系統(tǒng),和工信部的接觸并不多。

              而三元則在9月27日突然發(fā)布公告,擬以約15億元在北京市大興瀛海工業(yè)區(qū)投資建設一個年產5萬噸的現(xiàn)代化乳粉加工廠項目。三元的奶粉在其營業(yè)收入中,所占比例較小。半年報顯示,三元固態(tài)奶僅3.17億元,占比僅17%,目前奶粉產能還不足5000噸一年。但如果按照項目預期建設目標,能達到5萬噸產能,則可一下子躋身前三甲。

              王周所在的企業(yè)參加了工信部的吹風會,他說:“盡管已經有幾家國企找到投行要買,但老板還在看情況,賣不賣暫時不好說,好在現(xiàn)在政府也不好強買強賣。”

              王周的反向思維是,也許這輪兼并重組對民企反而是個機會。他對記者分析道,為什么國企在嬰幼兒奶粉市場一直做不起來?國企薪酬體制、決策體制比較僵化,市場競爭力并不強,打不過外企,在很多市場也根本做不過地方上的民企,三元兼并三鹿,已經是業(yè)內失敗的典型案例。

              三元并購三鹿絕對是“蛇吞象”。在三聚氰胺事件前,三鹿的整體價值超過百億元,而三元當年的營業(yè)額不過25億元。收購三鹿后,三元在相當長時間內處于虧損狀態(tài)。今年公司半年報顯示,上半年三元的凈利潤為–5173萬元,同比下降297%。

              顯然這一輪兼并重組大潮序幕才剛剛開始,未來幾年,投行做財務顧問賺“奶粉”錢的機會也多了。

             

            網友評論

            還可以輸入140

            還沒有人評論哦,趕緊搶一個沙發(fā)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