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舌尖上的中國2”第三集《時節(jié)》亮相,其中吐魯番的葡萄讓不少網(wǎng)民吐槽“幾乎要饞得舔屏幕”,而瑪仁糖繁雜的工藝,更讓網(wǎng)友直呼“深深地被切糕震撼了”。
隨著《舌尖2》對葡萄干、瑪仁糖的亮點呈現(xiàn),不但點燃了疆內(nèi)外粉絲的味蕾,也帶動瑪仁糖和葡萄干等新疆特產(chǎn)的熱銷,更通過視覺和味覺手段激發(fā)部分內(nèi)地游客赴疆旅游的熱情。
此前,《舌尖》總導演陳曉卿曾介紹,《舌尖2》中涉及了不少2012年至2013年的熱點話題,比如切糕、藝考、富士康,這些關鍵詞都以巧妙的方式被“植入”到片中。隨著《時節(jié)》的播出,內(nèi)地媒體認為,這為切糕正了名。
“115攝氏度下熬煮4小時,90公斤葡萄汁濃縮成30公斤糖漿。烘烤后的核桃仁,焦香酥脆。拌勻的瑪仁糖,趁熱切好。在中國其他地區(qū),這種食物被稱為切糕。它不僅是最具西域風情的甜點,也是當?shù)厝酥匾臒崃縼碓础?rdquo;誘人的畫面配上精辟的解說,不但呈現(xiàn)了切糕的具體做法,更透過美食的香氣,讓觀眾感受到獨具民族特色的文化傳統(tǒng)。
此前,“天價切糕”一度演變成網(wǎng)絡輿論焦點,但看完《時節(jié)》,網(wǎng)友感嘆:“葡萄汁熬制的糖漿本身就有損耗,核桃仁也很貴,這么做出來的切糕,賣得貴也是理所當然的。”
網(wǎng)店“新疆喀什海娜植物健康生活館”的老板李遠騰是新疆喀什人,他說,原先許多顧客不知道瑪仁糖其實就是傳說中的“切糕”,自從《舌尖2》播出后,店里的生意明顯改觀,“這兩天售出瑪仁糖近600盒,其中4號上午一個小時,就銷售了100多盒”。
華凌干果批發(fā)市場批發(fā)商余修民說,《舌尖2》雖然讓瑪仁糖和葡萄干再次銷售火爆,但本地市場目前反應平淡。
在《時節(jié)》中,有相當長的篇幅在講述吐魯番的葡萄種植和葡萄干制作,驚艷的維吾爾族少女、“手抓飯”,也是整集之中吸引人的亮點之一。網(wǎng)友“黑頭發(fā)”在天涯論壇中跟帖:“看電視時口水都快流下來了,真想有機會能去新疆親手試著做一下。”
新疆華僑國際旅行社有限公司董事長吳剛對《舌尖2》帶來的轟動效應深有感觸,他帶領團隊制作的新疆本土喜劇商業(yè)電影已于今年1月上映,旨在宣傳新疆的景色及風土人情,“多種元素綜合運用,這對新疆旅游界人士重新審視宣傳方式很有借鑒意義”。
還沒有人評論哦,趕緊搶一個沙發(fā)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