冰箱病
“冰箱病”指的就是人吃了存放在冰箱中的食物,引起腹瀉或是腸胃疾病的不良反應。食用從冰箱取出的食品不當可能引起形形色色的“冰箱病”,如冰箱頭痛、冰箱肺炎、冰箱胃炎、冰箱腸炎等。冰箱冷藏室內的低溫雖能抑制多數(shù)細菌的繁殖,但有些嗜冷霉菌仍可繼續(xù)生長?,F(xiàn)在人們普遍認為,有一種耶氏菌小腸結腸炎可能與電冰箱的普及有關,耶氏菌廣泛存在于豬、狗、貓、牛、馬、羊、兔、鴿等動物體內,并可長期存活。
主要經過被污染的食物、水源,經消化道傳播,人也可以通過接觸而感染。耶氏菌在一4℃度仍能繁殖生長。最容易污染瓜果、蔬菜、魚類和乳制品。如果食用這些食品時未完全加熱,就很容易引起冰箱腸炎,導致腹痛、腹瀉、嘔吐等病癥發(fā)生。因此,此菌引起小腸結腸炎很可能與普遍使用冰箱有關。本病以幼兒為多見,主要癥狀是腹痛、腹瀉和發(fā)熱。腹瀉多數(shù)為水樣,無粘液。
1、冰箱頭痛
夏天剛從冰箱冷凍室取出的食品溫度一般在-6℃以下,而口腔溫度在37℃左右,兩者溫差懸殊。若快速進食,可刺激口腔黏膜,反射性地引起頭部血管痙攣,產生頭暈、頭痛、惡心等的一系列癥狀。
2、冰箱肺炎
冰箱如果平時不經常擦洗,冷凍機的排氣口和蒸發(fā)器中就很容易繁殖真菌。這些真菌耐寒力極強,能在冰箱低溫下生長繁殖,并隨塵埃散布至空氣中。過敏性體質者和兒童吸入這種帶菌空氣后,極可能出現(xiàn)咳嗽、胸痛、寒戰(zhàn)、發(fā)熱、胸悶和氣喘等癥狀,臨床上稱之為“冰箱肺炎”。
3、冰箱胃炎
夏季,人若多吃冰箱內的冷食物,胃腸在受到強烈的低溫刺激后,血管會驟然收縮變細,血流量減少,胃腸道消化液停止分泌,由此導致生理功能失調,誘發(fā)上腹陣發(fā)性絞痛和嘔吐等癥狀,稱之為“冰箱胃炎”。
4、冰箱腸炎
冰箱冷藏室內的低溫雖能抑制多數(shù)細菌的繁殖,但有些嗜冷霉菌仍可繼續(xù)生長。如耶爾森氏菌在0℃左右的低溫環(huán)境中仍能大量繁殖,隨未再加熱的食品進入結腸后,可使結腸黏膜脫落,發(fā)生腫脹,引起廣泛炎癥,致人腹痛、腹瀉、嘔吐。該病稱為耶爾森氏菌結腸炎。
相關文章
目前家庭使用的電冰箱內的溫度一般在攝氏10℃至零下30℃的范圍內,雖可抑制多數(shù)細菌的活動,但仍有一部分喜歡在低溫條件下活動的細菌存在于各類食品上。細菌學家曾做過一項實驗:取一杯每毫升內放入5000萬個傷寒桿菌的雪糕冷藏在冰箱內,5天后取出一檢查,結果每毫升內傷寒桿菌的存活數(shù)為1000萬個,繼續(xù)冷凍20天后,每毫升存活的傷寒桿菌數(shù)為200多萬個,60天后有60萬個。此后一直冷凍到兩年又四個月,時每毫升內存活的傷寒桿菌還足有6000多個。
由此可見,即使在低溫的冰箱內,侵入食物上的細菌仍可以借助食品上豐富“養(yǎng)料”維持其生命。當人們從冰箱中取出這些食物,一旦溫適宜,細菌便會“死灰復燃”,并在富有充分營養(yǎng)的食物上大量繁殖生長。老人們不加任何熱處理,食用就易發(fā)生細菌性食物中毒,甚至危及生命。此外,若冷藏溫度太低,易將蔬菜、水果凍壞,使魚、肉鮮度變低,甚至引起食物中毒。
1、食物擺放有講究:
冰箱內存放的食品一定要生熟分開,防止交叉污染,食用前應檢查食品質量。有些食品在放冰箱前,需作一些處理,如蔬菜要先摘除腐葉,魚類應先除去內臟和鱗;熱的食品宜待充分冷卻后再放入箱內;食品要用食品袋或用新鮮紙包裝或放入密閉的容器內,以防止食品的干耗和串味;經解凍過的食品,不要再冷凍;生熟食物不宜混合放在一塊,這樣可減少食物的污染;剩飯菜要單獨擺放,避免污染。食品亦不可堆積存放,互相之間要留適當?shù)拈g隙。以冰箱里往外取食物時,用多少取多少,不要用不完又放進去。冰箱里存放食物不要太多,東西之間應有空隙,以利空氣對流,若是大件大塊的食品,應切開后存放。
2、冷食不宜馬上吃:
冰箱內取出的、不能再加熱的食品,宜在室溫下放置一段時間后再食用。冰箱里的冷飲、冷食,天氣再熱,也不要拿出來就吃,更不要在大汗淋漓、口渴難忍時過量食用。冰鎮(zhèn)西瓜別超過兩小時:西瓜最好是現(xiàn)買現(xiàn)吃,如果需要冷處理,冰箱內放置時間不應超過兩小時,這樣既可防暑降溫,又不傷脾胃。脾胃虛弱、消化能力較差的人最好少吃或不吃冷飲、冷食,兒童、老人尤要注意吃冷飲的衛(wèi)生。
3、存放時間有限制:
要掌握不同食品的存放時間,選擇適當?shù)拇娣艆^(qū)。冰箱存放食物的時間不宜過長,肉類生品冷藏時間一般不宜超過2天,瓜果蔬菜不宜超過5天。對于南瓜、蘿卜、洋蔥、薯類、香蕉、罐頭食品等不用冷藏,請勿放入冰箱內。為了不使冷藏食品存放超過規(guī)定時間,最好在冰箱外面掛上一個本子,以便記錄存放時間。
4、不宜放入冰箱冷藏的食物:
黃瓜、青椒、茄子等蔬菜在冰箱中久存,會出現(xiàn)“凍傷”———變黑、變軟、變味。香蕉、火龍果、芒果、荔枝、龍眼、木瓜、紅毛丹等熱帶水果也不宜冷藏,否則果肉會變黑和變味。土豆、紅薯、蘿卜等,因其表皮比較厚實,一般不容易腐爛,不用放入冰箱儲存,存放于室內陰涼干燥處即可。
5、定期消毒有必要:
冰箱要保持清潔,定期清洗,尤其是排氣口和蒸發(fā)器。夏季要每星期對冰箱清洗、消毒一次,可用0.5%的漂白粉擦洗,特別注意擦洗箱縫、拐角、隔架,然后再用干凈濕布抹干凈。也可以在排氣口和電冰箱下方的蒸發(fā)器內放置大蒜,用來殺菌消毒。
6、電冰箱安放的環(huán)境應陰涼、干燥:
即要遠離各種熱源,如煤氣灶等;亦要避免陽光的直曬;不要擺放在潮濕的地方,否則容易引起故障和金屬件生銹。此外,冰箱離墻一般要有10厘米。在使用電冰箱時,應防止機械故障停電,切實將電冰箱內的溫度保持在零下6~8攝氏度左右。最后,要經常檢查冰箱里的電器設備和規(guī)定的溫度,遇有停電、漏電、機械故障或溫度不夠等,應及時維修。
此外,根據福醫(yī)學“寒涼傷脾”的理論,為了防止冰箱病的產生,必須重視對后天之本脾胃的保健,主要措施如下:
飲食保健
脾胃最重要的功能就是受納、腐熟飲食,運化水谷精微,為整個人體的生命活動提供能源和動力。因此,飲食保健是其保健的重點。如飲食有節(jié)、飲食衛(wèi)生、進食保健等等。
其他預防措施
脾胃的保健還要充分注意綜合護養(yǎng),積極參加各種有益的健康活動,提高身體素質。生活起居要有一定規(guī)律,保證充足而良好的睡眠,生活、工作從容不迫而不過度緊張。適應自然變化,注意腹部保暖。脾胃功能素虛者,可采用藥兜保暖,結合腹部自我按摩。此外,還可采用針灸保健、氣功保健等。如在患病時,用藥要顧及脾胃。一是在藥物之中適當配合保護脾胃之品,一是盡量避免用損傷脾胃的的藥物。例如,阿斯匹林、水楊酸制劑、保泰松、消炎痛、紅霉素、利血平、激素等能引起潰瘍,宜少用或慎用。
還沒有人評論哦,趕緊搶一個沙發(fā)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