植物奶油
植物奶油即氫化油,也被稱作植物黃油,目前在面包、奶酪、人造奶油等方面廣泛使用,但是,氫化油可以產(chǎn)生大量的反式脂肪酸,增加心血管的患病風險。
衛(wèi)生部官員表示,衛(wèi)生部正在開展反式脂肪酸的風險監(jiān)測評估工作,并規(guī)定嬰幼兒食品原料中不得使用氫化油脂,反式脂肪酸最高含量應當小于總脂肪酸的3%。
1910年,所謂“植物奶油”出現(xiàn)在歐洲市場。人們以為其來源于植物,不含膽固醇,應該比黃油、牛油和豬油等動物性油脂健康,于是用它做蛋糕、曲奇餅、餅干、面包,炸薯條、炸雞塊等;用“植物奶油”制作植脂末,做奶油糖、奶茶、奶昔和熱巧克力,并添加在冰激凌和咖啡伴侶中。它的口感迷惑了消費者,低廉的成本和良好的加工性能征服了生產(chǎn)商。
2007年,歐洲雜志《Waitrose Food illustrated》為了慶祝第100期的出版,邀請名廚、美食評論家和歷史學家,從人類食物歷史中選出10個災難。結果1869年發(fā)明的“氫化植物油”被列為人類食物歷史上最大的災難!平時用的植物油,貯存時間長了容易出哈喇味,即氧化變質。而植物油經(jīng)過“加氫”或“氫化”加工處理后,植物油分子被氫原子飽和,變成了固態(tài)或半固態(tài)的“氫化油”,其中約38%的天然順式脂肪酸在加氫過程中,變成了“反式脂肪酸”。市場上凡標有“植物奶油”、“麥淇淋”、“植物黃油”、“起酥油”、“氫化植物油”、“植脂末”等產(chǎn)品,無一例外都是用“氫化油”制成的。
動物脂肪中飽和脂肪酸對健康的危害,人們早已了解;但以植物油為原料制作的“氫化油”中所含反式脂肪酸對健康的危害卻很少有人知曉,東西方傳統(tǒng)膳食結構的巨大差異,使國民對反式脂肪酸的認識遠遠落后于西方,消費者甚至不知道膳食中存在反式脂肪酸。前幾年上海、廣州等城市的一些廠家還曾以“植物奶油”作為食品賣點,進行元宵、花生醬等食品的廣告宣傳。直到2008年,國際學術雜志“FOOD SCIENCE”才刊載了第一篇有關國內(nèi)西式食品中反式脂肪酸分布的研究報道。伴隨“洋快餐”的泛濫,國民從膳食中攝取的反式脂肪酸越來越多!
哪些食品含反式脂肪酸呢?首先是使用“氫化油”的煎炸類和烘烤類食品,如炸薯片、炸薯條、方便面、油酥餅、果仁,以及蛋黃派、巧克力派、草莓派,餅干、特別是威化餅干,薄脆餅、蛋糕、蛋塔等。此外還有添加植脂末的咖啡伴侶,花生醬,冰激凌,奶油糖、奶茶、奶昔和熱巧克力等。為了迷惑消費者,有些商家現(xiàn)在已不再在標簽上標注“含氫化植物油”字樣,而改為“以天然植物油精制而成,主要成分為植物油脂”。如果消費者不提高識別能力,自然就會受騙。
20世紀90年代初,美國科學家經(jīng)過長達8年的隨訪研究發(fā)現(xiàn),攝入反式脂肪酸與女性患冠心病的危險顯著相關,引起了各國學者的廣泛關注。進一步研究發(fā)現(xiàn),過量攝入反式脂肪酸除了增加心血管疾病的危險性、增加血液黏稠度和誘發(fā)血栓形成外,還能干擾脂肪酸代謝,增加體內(nèi)的總膽固醇水平,增加有害的低密度脂蛋白水平,卻降低對健康有益的高密度脂蛋白水平,影響少年兒童的生長發(fā)育,增加女性患2型糖尿病和乳腺癌的危險。美國科學家最新的研究發(fā)現(xiàn):婦女食用反式脂肪酸,可導致患不孕癥的機會達到70%以上。
相關文章
植物奶油究竟應不應該加以限制甚至禁用?或者,哪些要禁,哪些非但不該禁,反倒應扶植、鼓勵?
使用植物奶油的食品、飲料數(shù)量龐大,且大多屬于大眾化產(chǎn)品,可以說,這個問題是關乎全體國民健康的群眾性、社會性問題,勢必引起輿論、公眾的廣泛關注;但與此同時,這個問題也是個專業(yè)性極強的科學問題,科學問題理應用科學方法來解答,而不能只采信一家之言,更不應由非專業(yè)性的輿論、網(wǎng)絡聲音,來決定植物奶油的生與死。
由于有關部門公信力的下降,不少輿論、公眾產(chǎn)生了對權威部門、權威聲音的懷疑和質疑,而輿論和網(wǎng)絡的喧囂,又讓很多原本應由科學來推演、由科學權威部門來解答的科學問題,成為公說公有理、婆說婆有理,不辨真?zhèn)?、難明是非、莫衷一是的亂麻。
必須清楚的是,在這些關系重大、又極具專業(yè)性的食品領域公案中,任何的偏聽偏信,都可能造成誤差。
專家固然是“內(nèi)行”,但以個人名義出現(xiàn)的專家,其言論可能受諸多因素影響(如個人水平,學術歧見,生產(chǎn)廠商誤導等),而未必具有科學性和中立性;輿論、網(wǎng)絡的意見,同樣可能被各種客觀因素和主觀“推手”所左右。而在最近的一些惡性商業(yè)競爭事件中,對一些食品乃至食品添加劑不安全概念的炒作,更是成為打擊競爭對手的武器。公眾是最關心食品安全的,卻也最容易受各種因素的影響,畢竟他們不是相關領域的專家。
一言以蔽之,植物奶油安全與否必須用科學方法解答,其需要由權威、中立、具備公信力的相關科學機構來解答,更需要這些機構能夠用詳實的數(shù)據(jù)和充分的資料來消除公眾的疑慮。
從前段時間發(fā)生的減肥藥風波來看,如今食品安全問題是全球化的,國內(nèi)的標準以及監(jiān)管指令落后于國外,已成一個趨勢。我們的食品藥品監(jiān)管部門對這樣的動態(tài)應當更積極主動地介入,及時發(fā)表提醒,哪怕是“正在積極調(diào)查”的表態(tài)。
而當社會有這樣的質疑時,食品監(jiān)管部門應及時表態(tài)、積極介入、盡早給出意見或措施。政府監(jiān)管部門可以落后于輿論,但不能落后于百姓的困擾。
寶寶蛋糕:動物奶油or植物奶油?也許你從來沒有關注過這個問題,也許當你看到這個問題的時候,會選擇植物奶油.因為我們通常認為植物的是好的,但植物奶油真的好么?
自從查出炸薯條中含有反式脂肪酸之后,人們像害怕蘇丹紅1號一樣害怕合反式脂肪酸的食物。日常生活中,含有反式脂肪酸的食品很多,諸如蛋糕、糕點、餅干、面包、印度拋餅、沙拉醬、炸薯條、炸薯片、爆米花、巧克力、冰淇淋。蛋黃派……凡是松軟香甜,口味獨特的含油(植物奶油、人造黃油等)食品,都含有反式脂肪酸。原因是,用植物油催化加氫制取脂肪時,反式脂肪酸也同時生成了。
脂肪酸的“順式”、“反式”,是指分子結構形式,這是化學上的問題,我們不去管它。但反式脂肪酸對健康的負面影響不可掉以輕心。它對成年人主要有兩種危害:
第一,促進動脈硬化。反式脂肪酸像飽和脂肪酸一樣,能提高低密度脂蛋白膽固醇(一種有害的膽固醇)。它比飽和脂肪酸更有害,能降低高密度膽固醇(一種有益有膽固醇)。
第二,增加血液判稠度和凝聚力,容易導致血栓形成。另外反式脂肪酸能影響胎兒、嬰幼兒生長發(fā)育,對中樞神經(jīng)系統(tǒng)的發(fā)育也能產(chǎn)生不良影響。
反式脂肪酸對健康有多方面的危害,包括以下幾個方面:
1、增加血液粘稠度和凝聚力,促進血栓形成;
2、提高低密度脂蛋白,也就是“壞脂蛋白",降低高密度脂蛋白,也就是“好脂蛋白",促進動脈硬化;
3、促進2型糖尿病的發(fā)生;
4、對嬰幼兒來說,反式脂肪酸還會影響生長發(fā)育,并對中樞神經(jīng)系統(tǒng)發(fā)育產(chǎn)生不良影響。
美國一項大型營養(yǎng)研究證明,反式脂肪酸的攝入量越高,患心臟病的風險就越大。
目前我國食品法還沒有規(guī)定不準使用植物奶油。此前曾有不少食品廠以使用植物奶油使食品口感好、保質期長為賣點,信譽較好的食品生產(chǎn)廠家,在配料中注明“氫化植物油”,“植物奶油”、“起酥油”、“人造黃油”等字樣,這樣的食品肯定合反式脂肪酸?,F(xiàn)在諸多食品使用“植物奶油”,但不明說,使人們不經(jīng)意就吃下了反式脂肪酸。對含固態(tài)或半固態(tài)脂肪的食品,最好敬而遠之。
動物奶油的價格很高,一般的蛋糕店不會使用.
零食是孩子最喜愛的食品,可現(xiàn)在很多零食都添加了大量的人造原料,這些原料包括反式脂肪、膨化食品還有添加大量人工色素的食品和飲料,這些原料都會對孩子大腦發(fā)育造成危害。所以,當家長的父母們要當心以下三大減低孩子智力的零食禍首:
罪魁禍首1:反式脂肪
反式脂肪又名反式脂肪酸,一般由植物油“氫化”技術處理后產(chǎn)生,與一般植物油相比,人造反式脂肪具有耐高溫、不易變質、存放更久等優(yōu)點。目前,美國快餐業(yè)使用人造反式脂肪相當普遍,通常它被用于制作脆皮面包、炸薯條和甜甜圈等食品。一些能使面點酥松的油脂、人造黃油和用于油炸的食用油均可能含有人造反式脂肪。
孕婦攝入過量的反式脂肪酸后,可通過胎盤傳給胎兒、乳母也會通過乳汁,將反式脂肪酸“喂”給嬰兒,會造成幼兒缺乏必需的脂肪酸,從而影響他們的生長發(fā)育,還可能造成幼兒大腦脂質缺乏,影響他們的智力發(fā)育。
所以對以下食物家長們要特別注意:首先是人造油脂,如人造黃油(植物奶油);其次是油炸食品,如方便面、薯片、薯條等。一些含油脂的加工食品,如方便湯、快餐、冷凍食品(如湯圓)、烘焙食物(如餅干、曲奇和面包等)、各種即沖型糊粉狀食品(如粉狀麥片、椰子粉、芝麻糊粉等)、各種奶油糖、花生醬、巧克力醬中,都可能有反式脂肪酸。
罪魁禍首2:膨化食品
近年來,膨化小食品因其具有酥、脆、香、甜等味道特點,頗受兒童們的喜愛。不過,國內(nèi)外醫(yī)學專家認為,膨化食品不是真正的安全或健康食品,如果孩子長期食用這類食品,對他們的大腦和體質發(fā)育都是有害無益的。美國營養(yǎng)食品專家多年前就提出過忠告:膨化食品中存在較多有害金屬元素鉛或鋁,家長不應常讓孩子吃這些食品。
膨化食品含鉛、鋁比較高的原因有:一是加工這類食品往往要加入膨松劑之類的添加劑,有的膨松劑(如明礬和碳酸氫鈉)就含有較多的鉛或鋁等重金屬;二是食品在加工過程當中是通過金屬管道的,金屬管道里面通常會有鉛和錫的合金,在高溫的情況下,這些鉛容易氣化,氣化后的鉛就會污染這些膨化的食品。
經(jīng)常吃膨化食品對兒童(特別是3歲以下的孩子)的傷害是很大的。當“鉛從口入”時間久了,會慢慢潛伏于血液和骨骼中,很難自然代謝出來。兒童處于生長發(fā)育階段,對于鉛的吸收量是成人的數(shù)倍,而孩子對鉛的排泄功能比較弱,這就更容易蓄積體內(nèi)。當有害重金屬累積到一定量的時候,就會對人體的神經(jīng)、消化、造血等系統(tǒng)造成明顯損害,尤其會導致認知障礙或思維能力下降,甚至有可能影響孩子的終生健康。
鋁元素攝入過多主要會損害大腦功能。比如:會干擾人的思維、意識與記憶功能,引起神經(jīng)系統(tǒng)病變,表現(xiàn)為記憶減退、視覺與運動協(xié)調(diào)失靈、腦損傷、智力下降,嚴重者可能癡呆。
罪魁禍首3:人工色素
如今的兒童食品名目繁多,包裝考究,色彩絢麗,但其中一些含有色素的“彩色食品”潛伏著危害人體健康的隱患。過量或者長期食用,對兒童健康發(fā)育有害而無益。
在兒童智力發(fā)育階段,需要大量的優(yōu)質蛋白質和類脂等營養(yǎng)元素,人工合成色素不能提供這些營養(yǎng)。同時,人工合成色素自身或其代謝產(chǎn)物具有毒性,而且,其在保存過程中還可能混進砷,鉛或其他有毒的中間產(chǎn)物,這些都會影響兒童的智力發(fā)育和神經(jīng)行為。
此外,攝入過量合成色素還可引起過敏癥,如哮喘、喉頭水腫、鼻炎、蕁麻疹、皮膚瘙癢以及神經(jīng)性頭痛等;某些人工合成的色素作用到人的神經(jīng),會影響神經(jīng)沖動的傳導,從而導致一系列的癥狀。
醫(yī)生建議家長嚴格控制兒童飲食,讓兒童多吃一些天然食品,買加工食品時盡量選擇不加任何人工添加劑的食品。匯源果汁研發(fā)中心的專家也建議,兒童避免人工色素的影響要從日常飲食中注意,在購買一些顏色鮮艷的食品或飲料時要慎重,不要選擇顏色太過亮麗的加工食品,還要養(yǎng)成閱讀食品配料表的習慣,注意里面是否添加胭脂紅、檸檬黃、日落黃等合成色素。
懷孕二十一周,恭喜各位媽媽,艱辛的懷孕過程已經(jīng)過去一半了。懷孕第21周時,胎兒發(fā)育的更加完善了,媽媽們這時候孕期保健要做好,對日后的生產(chǎn)有很大幫助。這一周的營養(yǎng)也同樣很重要。本文給大家詳細介紹了懷孕21周胎兒的發(fā)育情況、懷孕21周孕婦的身體變化、懷孕21周準爸爸注意事項、
寶寶1歲2個月一般開始學走路,可以扶著家里的家具一步步的走起來了,雖然走得不穩(wěn),爸媽不要急哦,1歲2個月的寶寶雖然不愿意開口說話,但是可以有意的聽懂爸爸媽媽的一些詞了,仔細觀察寶寶的成長變化,心里別提多開心呢。
冬季到了很多人尤其是女性朋友容易出現(xiàn)手腳冰涼的癥狀,一想到冬季的寒冷就害怕。那么手腳冰涼到底是怎么回事呢?
還沒有人評論哦,趕緊搶一個沙發(fā)吧!